服饰行业新品战,够热才能够强
来源:新营销
突如其来的寒流,让全国三分之二区域一夜进入“速冻”状态,为了让消费者快速解决过冬保暖问题,近几个月服装圈的上新活动极为频繁。
波司登上新冲锋衣羽绒服,追了一把大火的户外露营风,主打让City Girl们又时尚又充满机能运动感;七匹狼上新男士专款超跑双面夹克,在保暖的同时不失轻盈与舒适度;太平鸟更是办了一场冬季大秀,推出包含衬衫羽绒的四大全新系列产品,现场更是设置体验区呈现升级的热感驱动系统...
不只是秋冬季,服装行业在2023一整年都“热情高涨”,尤其是在Z世代担当新一批消费主力军的背景下,品牌们都在铆足劲,通过产品升级、推出新品等方式吸引这批年轻人的注意力。
但面对如此玲琅满目的商品,不禁让很多人感慨:这些新品真的好吗?到底怎么选?买哪个更好?哪个钱花出去更值?
首先一件确定的事是,对于“新品”,年轻人不会拒绝且是大多数人购物计划里的关键词。但在更新换代如此高频的环境,显然不可能每款新品都能受欢迎。
但玩了这么多年种草,消费者本质上已经麻了:刷新各路社交平台,10条内容8条都在安利自家新品;热门帖子里,各种明星网红都在推荐同一款热门单品…
有的人开始犯嘀咕,有的人已经有过失败的拔草经历。种草的营销边际效应已经递减,消费者难以产生高信任,品牌越来越焦虑了。
怎么做效果才更好?种草产生的只是产品记忆,本质还是要回归品牌本身,用热点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识,才能抓住时机。聚焦到服装领域,一些品牌已经摸索出了门道,并印证了一些有效的玩法。
聚焦“新”,玩新概念
新品最有号召力的价值在于“新”。对于消费者,人们天生“喜新厌旧”,给新鲜事物的耐心总会多一点;对于品牌,新品是一个不错地打造差异化的武器。
所以聚焦产品本身特质放大这种“新”与目标消费者的相关性,让其了解到,我为什么要买,买了有什么好处,新品对比之前的产品做了哪些颠覆,更有利于品牌吸引种子用户。
营销大师特劳特曾夸张地说:“你能做的唯一营销决策,就是为你的品牌起个好名字。”市面上的很多品牌也确实是这样做的。
蕉内有了“热皮”,定义其为“有温度的人造皮肤”;Ubras有了“肌底衣”,定义其为“第二层肌肤”;森马有了“凉感T”,定义其为“可以穿的冷空气”...
这些很潮的新词,很新的概念,能在第一时间引起消费者的好奇,并登上热搜。同时这种概念玩法,放弃了生硬用词,弱化了产品技术,用更富有想象空间和温度感知力的描述予以替代,更能激发消费者想要亲自试一试的念想。
回归需求,解决真难题
当然,以好玩、新奇的概念让这届年轻人产生好奇之后,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冲动下单。相反,这波年轻人相当挑剔,他们“不抠钱但抠物”,对产品的要求远不止新意,实用与品质并存才有说服力。
蕉内的热皮保暖衣做了6年,其实一开始也是更倾向于对产品的“黑科技”输出,但近两年蕉内开始感性起来,寻找和年轻人之间的话题。
今年蕉内推出全新第7代热皮,先是玩了一把创意脑洞。邀请明星王一博联动拥有厚实皮毛的小动物们,以模拟严冬景象及融汇CG动画的方式,搞了一系列情节对话:动物过冬有毛皮,人呢?
这波与明星结合,很快在粉丝圈引起了关注,星粉自发扩散创意短片制造热梗,比如“来自热皮的你”、“狗狗演我,跟着帅哥就对了”,不少人更是火速安排了下单了这件明星同款。
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讨论,蕉内的定制话题#南北方的保暖神器有啥区别#,击中了今年全国大范围降温下脆皮年轻人迫切解决保暖问题的需求。
同时各类博主的参与,从科学保暖、时尚穿搭、过冬趣事等内容,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了蕉内新品的性能、舒适度、时尚感,也传递了品牌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的理念,收获了不错的口碑。
蕉内的这次上新,不仅仅在产品本身做了热度,无论从新颖的概念还是解决实际的保暖问题,实际都是和年轻消费者站在同一侧。
更重要的是,各种热点事件让消费者有了“热皮=保暖=蕉内”的意识,只要一提起保暖就立刻想到蕉内的热皮。这也是蕉内从2017年推出热皮概念,一直能够让人记忆深刻、具有品牌辨识度的原因。
击中圈层:找情绪共鸣
所有新品的快速蹿红,都离不开品牌和人群的精准定位。对于不同赛道的服装品牌来讲,找对合适的场景突出产品特性尤为重要。
比如从可持续时尚消费大趋势的大角度切入,品牌能做ESG传播,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环保、低碳理念;也可以从垂类的小角度深入,类似运动品牌需要聚焦到专业垂直的健身领域、女性品牌关注女性需求和健康需求、青少年品牌看到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生长发育等。
只有深入到一个圈子通过知道热点话题,引爆核心人群的情绪共鸣,才能帮助品牌占领目标顾客并留下记忆,并且有机会实现出圈。
以森马今年夏季推出的凉感T为例,其实过往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产品,但是大家对这种凉感技术非常模糊。为了强调这个特性,森马今年联合王者荣耀杀入电竞圈,把游戏中的“神兽鲲”与冷空气做嫁接,还选择了IP经典角色:韩信、庄周、伽罗、典韦融入衣服设计之中,让电竞用户更直观地感受到森马凉感T想要传达的瞬间凉感,也让品牌成功融入到年轻人的语境中玩起来。
类似的,还有近几年女性穿搭的舒适与自由一直是热门话题,ubras就借此话题,通过一段全新品牌TVC,巧妙完成了品牌主张的新表达——让身体先自由。
短片内的各种细节描述,比如穿传统钢圈内衣的女性,老会忍不住跑去洗手间解开背扣;内衣支撑力不足,很多女性都遇到过跑步尴尬的问题…其实都在表达着女性用户的普遍但又难以被看见的穿衣困难。
ubras通过圈层影响与女性建立更真实且深入的沟通,输出了态度和理念。同时这种可以引发社会性讨论的话题,也反哺着ubras的品牌格局,在社会责任性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。
把握时机:联动造势
在时尚服装领域,“秀场”是一个重要的特殊元素,而且开品牌大秀、参加时装周这类活动,也不再仅是高奢品的专属。
对于服装品牌,秀场是一个可以集中曝光的好时机,不仅可以展现最新一季的单品,还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表达一定的文化或理念。同时每一次大秀都能够自然带起一波时尚风潮,能穿上T台超模的同款单品是很多爱美人士的心愿。
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的出现颠覆了整个奢侈品产业,出现在秀场前排的观众也从时尚评论家与主编们,变成了社交平台上的KOL和明星,曾经遥不可及的时尚与大众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,产生互动的机会更多。
今年波司登就携手“我们的朋友” 谷爱凌等明星,卷到了米兰时装周。首次国货品牌独立秀、达芬奇庄园最后一次对外开放走秀的中国品牌、体育高光人物,多个buff叠加,能看出此次波司登的用心与创新。
米兰时装周本身就是具有流量基础的大事件,波司登借势不仅在大秀前做了预热,在大秀中也不断制造话题,让时尚圈用户、体育圈用户、普通消费者都能从感兴趣的角度参与进来,并在关注大秀的同时,对波司登的“轻羽绒”系列顺势种草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GXG的秋季大秀也突破了以往大家对大秀的概念,吸引了众多打工人的注意,让人在热闹的氛围中意识到:原来通勤男装也能这么有格调。
实际看,其实是明星、品牌、粉丝三者进行了一次巧妙互动。GXG没有避讳代言人龚俊已经合作了十多个品牌这件事,而是把这点放大,将其“娱乐圈打工人”的形象建立起来,继而在预热期推出“工位一角”预热海报引发悬念,通过官宣TVC、入职vlog、上班语音包等形式,把通勤场景和品牌做了一个深度串联,将龚俊与“通勤男装GXG”深度绑定在一起,让大家提到龚俊这个打工人就能想到GXG。
在品牌大秀期间,GXG再次联动了博文共创与职场类大号共创内容,增强了“打工人”话题的热度,加强品牌和职场的关联,不仅让龚俊粉丝轻松转化为GXG粉丝,也带动了大量网友玩梗二创内容。
最后的思考:做热才有机会做强
我们能看到的出圈新品都是经历了残酷竞争后的胜利者,他们实现的不仅是销量,而是获得了消费者的感知。在绝大多数行业和品牌,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品牌就是知名度最高、被人们谈论最多的品牌。
这背后有一个共识:新品营销中,种草只是新品推广的一环,做热点的根本目的还得是做品牌影响力。
一方面,是对消费者的影响力。人是社会性动物,一个人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总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新品营销都更强调广撒网种草,传播路径相对分散,消费者很难建立品牌认知。更高效的方式还是得要集中声量,做热点话题、热点事件,把新品做“热”,与现象级站在一起。
一方面,是品牌自身的影响力。每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,其实都是品牌在市场强化定位、树立口碑的好时机。
消费者认识一个新产品是轻而易举的,市面上同品类竞品也是相当的多,要实现购买和认同,最终还是要对这个品牌产生信任感。
要做到这一点,品牌就要把自身品牌变成社会热议的一部分,与消费者建立共同记忆和共同联想,将热点带来的流量和热议转化为品牌的流行文化现象,形成与用户的深层关系,从而为品牌带来更加长远的效益。
强势品牌去做热点,是为了集中精力快速将自己的势拔得更高,制造更高的高差;而弱势品牌也要去蹭热点,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高差,缩短与强势品牌的差距。
在这个过程中,社会热议其实是对品牌价值的放大,无论品牌大小,一旦某个热点话题吸引大众参与进来,品牌不需要自说自话,强调自己有多么好,而是让大家参与谈论形成认知,最终会自然收获效益。
<猜你喜欢
联络方式:
400-123-789
邮箱:xiachao@163.com
Q Q:123456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