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家对话“巫师财经”:出走再回归,他已进入新的比赛

2022-09-15 09:47:57 作者:admin

说起“巫师财经”(下文简称“巫师”),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是投行出身,开创B站“财经区”的百万UP主,“以我为准”“资本永不眠”是他的经典台词。

不熟悉的人可能只听说过他的各种八卦,曾经高调退出B站、签约西瓜视频……

一个月前,他带着一条4个多小时的视频回归B站,弹幕纷纷刷起“爷青回”,很多人讨论的是:不同平台的选择怎样影响了“巫师财经”的发展?错过了知识赛道的黄金发展期,他能否再次翻红?

而“巫师财经”对此究竟是怎么想的?

近日,新榜编辑部独家对话巫师财经,与他聊了聊这3年在内容行业的潮起潮落。据我们了解,这是“巫师财经”首次公开对外讲述这一切背后他的所思所想。

“以我为准”的硬核财经科普

巫师伴随着互联网长大,是B站原住民,当B站财经知识领域还是一片荒芜时,他看到“没有能打的”,别人喷他“你行你上啊”,所以他就上场了,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自2019年9月起,“巫师财经”从资本角度解读商业世界,内容涉及大公司的资本战争、明星的资本博弈之路、香港金融保卫战、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等,在B站发布的14条视频平均播放量300万,开号3个月即涨粉200万。

他的内容风格很硬核,为了增加信息密度,没有选择真人出镜,而是整合纪录片、电影等画面素材进行二创,配上数据可视化的图表和旁白解说。

“巫师财经”极少追热点,专注于长尾内容,每期视频短则10分钟,长则半小时,需要一个月时间来创作打磨。

这背后的创作流程并不神秘,他将其分为两大部分,第一部分是尽调,第二部分是做视频。

巫师曾在投行做了几年金融分析师,后来做视频也是按照投行尽调那一套方法来操作的,用尽调行业、宏观经济的研究方法去尽调一笔交易,一个事件,一位明星。

比如“明星与资本”系列视频,巫师会先按照尽调目录和工具去获取各种信息,包括通过万得等一些专业度较高的信息途径去分析明星背后的公司。涉及八卦类内容就需要很强的网感,他可能会去小众的论坛群组里寻找线索,抽丝剥茧。

收集得到了大量素材,他再从中抓住关键节点、跌宕起伏的转折点和有故事性的几个篇章,形成一个脉络和与之对应的若干个观点,从而串成一条主线来讲述。

因此,“巫师财经”两三万字的文案背后可能查阅了几十篇研报和论文,他在视频开头自信地说“以我为准”,粉丝也调侃他是“论文区UP主”。

“资本战争”系列第三期,关于“香港金融保卫战”的大制作让巫师彻底出圈。他的信息源除了新闻、市场数据、采访和交易公告,还包括索罗斯的《改革全球资本主义》《金融炼金术》《索罗斯论全球化》,沈联涛《十年轮回-从亚洲到全球金融危机》等等。

干货虽多,但视频呈现的效果却并不枯燥,巫师擅长降维式解读,即“幼儿园化”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专业理论,讲述圈内故事,让观众像看电影一样走近资本世界。

结尾总结时,巫师还会给出“满分作文”般的升华,文采飞扬,情感饱满,最后一句标志性的“资本永不眠”令人印象深刻。

在视频制作方面,巫师认为剪辑就是拼凑素材的过程,重点还是要把控好文字部分的研究和文案本身。

他在写文案时,经常会出现写了一个特别长的答案,结果删了一大半的情况,“要把那些大家可能觉得比较干、没劲的东西都删掉,节奏很快,大家就能不知不觉地看完。”

起初视频全部由巫师一个人创作,流量来得很快,他收到了广泛的正反馈,再加上在投行“卷不动”了,于是巫师便全职做自媒体,正式开启网红生涯。

2020年他成立了团队,但文案还是比较依赖于他本人,“巫师财经”的创作方法和风格没什么太大变化。

“对一些事的敏感度,比如你知道哪个地方大家觉得应该会有意思,别人给你写可能就写不出来,或者剪不出来这个味,挺玄学的。”

“巫师财经”就这样凭一己之力开创了财经知识区,视为B站“破圈”的UP主代表之一。

他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地踩中了风口。“我受欢迎不是我多厉害,主要还是我填补了当时一段市场空白,就是大家对高质财经内容的需求。”

争议风暴中,退出B站

走红后,与流量一起涌向“巫师财经”的,是争议、批评、以及各种“瓜”。

2020年2月,豆瓣和知乎开始锤“巫师财经”内容抄袭、人设作伪、投行经历虚假,各种爆料、争论愈演愈烈。舆论压力之下,他个人也通过知乎道歉,澄清经历,并表示将调整之前的不规范引用、洗稿等行为。视频账号因此出现流量瓶颈甚至于掉粉。

陷入风暴中的巫师收到了铺天盖地的信息,有发泄情绪的,也有认真的小作文,大到世界观、价值观,小到英文语法错误、口误等一一进行教育,塞满了B站、微博、公众号、抖音各个平台账号的后台。

甚至因为抖音对陌生用户发消息条数的限制,还有人特地注册了不同的账号来发。

外界的纷扰确实影响到了巫师本人的生活,从二次元的网络世界向三次元现实蔓延,他个人住址被扒出,不时能收到些意外“惊喜”。

时间长了,巫师的心态却越发平和,“最开始有我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,这些东西承受着也就承受着”。

巫师也开始重新思考,为什么自己要做“巫师财经”?最开始是为了爽,肆意输出、粉丝追捧带来的爽感在下降,那继续做的话要追求什么?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?

他的答案是商业化。

正如他在视频中所强调的那样:“商业化是推动内容产业发展的最底层动力源,每个网红都是普通人,他也有各种压力,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要靠钱,钱不能解决百分百的事情,但能解决99%。”

2020年6月,“巫师财经”宣布“退出B站”,与平台解绑,双方的争执引发轩然大波,最终巫师奔向西瓜视频。

此后作为西瓜视频独家创作人,“巫师财经”以月更频率发布了26条视频,3条视频播放量破千万,目前粉丝超503万,但总体播放量和互动量出现大幅下滑,获赞数累计仅67.2万。

两年过去,知识类内容赛道已成了一片红海,B站也不乏高质量的泛财经视频。正当“巫师财经”这个名字逐渐被淡忘时,今年8月他再次杀回了大众视线。

一条4小时的回归视频

8月16日晚上,“巫师财经”的全平台账号发了一条动态,正式宣布“恢复全网发视频”。

在B站版本的回归公告中,“巫师财经”坦言了曾经的龃龉:“之前有对不住B站的地方,并造成了较大影响,毕竟当初作出决定的时刻,就是为了追求混乱和利益。”

他说自己不想遮遮掩掩,既然决定了要回来,那不如就真诚点,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,也让大家知道“我就是这么个人”。

时隔两年的全网回归,“巫师财经”带来了一条4小时长的视频,复盘“网红与资本简史”,表达自己的诚意。

4小时的视频,巫师足足准备了3个月的时间。他形容创作过程就像是“写了一本书”,初版文案就长达十四五万字,删减后仍有12万字内容,搜集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,数倍于成果。

整条视频从宏观视角梳理了近30位网红的诞生和资本变现之路,涉及婚姻资本化、图文视频直播变迁、审丑文化、下沉市场等多个行业热议话题,勾连了互联网、物流、电商这三条历史脉络,将网红个人的商业化发展置于社会经济背景中探讨。

依旧是干货硬核的风格,素材画面镜头搭配清晰的数据图表,结尾一句“资本永不眠,我们下期见”让许多久违的观众找到了熟悉的感觉。

之所以会花费这么大力气去做这件事,巫师希望能有一些内容上的突破,从而让大家对回归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作品上,而不是他这个人。

“我自己有很多瓜,正面、负面的舆论,各种对我的讨论,都会随着时间消散,只有作品永存,极致地、认真地、浪漫地对待作品,才是唯一的王道。”

虽然结果,并不如他所愿。

外界将关注点几乎全都落在了“巫师财经”回归全网这件事本身,各种分析复盘他出走再回归的动机和原因。

巫师有点无奈,“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去控制”。他看了一些报道,觉得说得也挺有道理,有些甚至是从文章分析里才反应过来,原来这些行为背后还有这样的深意。

经历了两年的沉浮,当他再次回看曾经的争议喧嚣,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。

他认为那些恨他的批评者们,其实和真爱粉是属于同一类别的,都在一个讨论场里,而真正对立的是路人,他们不再挑错、不再阴阳怪气,也不再关心“巫师财经”的一举一动。

“所以有时候还挺怀念当时的批评者们”,巫师有点感慨。

个体竞争的时代结束了

围观群众热衷于将“巫师财经”与财经区的一众后起之秀作对比,讨论“巫师财经”能否再现往日辉煌。

在他的视角下,财经账号个体的之间的竞争已经结束了,再去做只会陷入疯狂内卷,商业化更是遥遥无期,“现在是金融机构跑马圈地的时代,我早已进入新的比赛”。

他成立了自己的机构——巫师TUBE,走到财经新媒体的产业上游直接去服务于企业,在社交媒体上帮企业搞代运营、孵化品牌IP、做财经公关相关业务。

巫师的心态和身份,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创作者,过渡到了一个机构的老板。

关于个人的未来规划,以及财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,他也有了新的思考。

新榜:你觉得财经内容的未来走向会是什么样的?

巫师财经:虽然百花齐放了,但也变成红海了。我认为个人的时代已经过去,2019年是入局最好的机会,现在只会陷入疯狂内卷的泥潭中,还会被各类限制政策掣肘。

如今是金融机构跑马圈地的时代,如果没有机构背书或者资质,很容易被限制。因为财经区起势之后,不少人游走在灰色地带,监管愈发严格后,合规成了最核心关键字,任何内容必须给合规让道。

这个门槛对于金融机构内部的人出来反而有很大好处,金融机构尝试社交媒体,就借助了这个优势。

新榜:为什么想要做巫师TUBE?

巫师财经:说实话,目标就是盈利,资本永不眠嘛,公司就是要赚钱。

2020年,很多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找到我们,不想做TO C生意的我们,就一头扎进了服务于企业。很多头部金融机构都还没做自己的官号,我们就帮他们做,也就是官号+自己企业的矩阵IP孵化,除了蓝V号,还帮各种头部金融机构孵化了很多IP,甚至都做到300万、500万。

新榜:你在视频里有介绍巫师TUBE有5%是MCN业务,MCN这块做得如何?

巫师财经:财经MCN无论做得多好,在合规的前提下,盈利是有天花板的,这里面原因其实很多,比如我们孵化的都是比较高规格的账号,但调性高对于商业化其实有限制,再有近两年经济大势,尤其是在广告投放这个层面,整体规模并不乐观。

MCN前期投入是巨大的,即使后来收回来一些成本,但我觉得付出这么大的成本,应该能获得更好的回报。作为“资本永不眠”的我,目标肯定是盈利最大化,所以就更多地去直接服务金融机构了,MCN业务只保留了5%。

新榜:从创作者到老板的身份变化,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?

巫师财经:以前单纯是个创作者,想怎么狂就怎么狂,狂没边儿了,这种状态也确实容易做出高传播度的作品。

但现在我们服务于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,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合规!合规!合规!这个转变算是从野蛮生长,到稳定发展的状态转变。

机构输出的财经内容,要在专业性和合规为前提下展开,还要在社交媒体上这一片红海跟大家卷,这一点其实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这条路难确实难,但是从博主到公司老板,成就感的来源也不一样了,公司视角肯定是来自客户的认可是最大的动力源。

当然还有被甲方各种挖走的人,这也算是行业特色了吧,以前在投行,大家都说,如果你做项目做完了,客户没想着挖你,那就说明你还需要成长,结果换了一条赛道,居然还是这个逻辑。

新榜:如何概括你这两年的经历和收获?

巫师财经:如果说这两年经历了什么,其实就是商业化路径的探索,垂直于金融这个领域,积累了很多案例和经验。我们长期服务的客户比如中信证券、嘉实基金等,从磨合到并肩战斗,客户越来越信任我们,还会介绍新客户,逐渐获得认可的过程,成就感是拉满的。

也有些“甜蜜的教训”,我们孵化的一个500W+大IP因为涉敏被禁言半年等等,边交学费边成长。

新榜:听起来工作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巫师TUBE了,关于“巫师财经”还有什么规划吗?

巫师财经:主要看精力和时间,随缘更新。

内容上感觉大家对于财经内容的模式创新基本到这儿了,除非有下一代技术出现,如果没有新的技术,可能之后也会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形式。

账号的商业化这块还要再考虑下,“巫师财经”的主要受众为一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,如何去用商业内容为他们提供服务,我还没有想明白。

新榜:会想过做出第二个、第三个或者更多的“巫师财经”吗?

巫师财经:没有IP是可以被复制的。

我会经常给其他人灌输一个理念:不要参照“巫师财经”这个特殊的案例,第一条视频就走红反而不是一个好的参考对象,要看99%创作者的成功方法论。

新榜:这几年还有什么遗憾或者后悔的事吗?

巫师财经:没有,人不能马后炮。你经历的那些看似让你遗憾和后悔的事儿,如果你不经历它们,那你就成长不到今天的程度,该承担的怎么样都要承担,该经历的怎么样都要经历。

新榜:现在再有人问你“巫师财经”现在怎么样了?你会怎么回答?

巫师财经:谢邀,我现在以一个公司老板的身份回答这个问题。

<
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